一、专业概况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面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、技术和器件的新增专业,是广西高校中最早设置和已建设成熟的专业。本专业拥有教育部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、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、广西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、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,以及广西八桂学者团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科研工作,包括锂离子电池、钠离子电池、燃料电池、纳米能源、超级电容器、电介质储能电容器、新能源汽车等。
本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,是适应全球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节能环保、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。本专业是由材料、物理、化学、电子、器件等多学科交叉,以掌握新能源材料制备、能量存储、器件制造及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具有比传统材料和器件更为优异的性能,是实现新能源的存储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。该类材料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、钠离子电池材料、燃料电池材料、纳米能源材料、介电储能材料、新能源汽车适配的关键电极材料等,其器件包括锂离子电池、钠离子电池、锂硫电池、燃料电池、纳米能量收集器、超级电容器、电介质储能电容器等。
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5人,教授5人、副教授3人,博士生导师2人、硕士生导师4人,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队伍。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、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企业课题等16项;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;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;获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励5项。本专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,用学科交叉、科教协同的理念进行本科生的课程和实践教学,积极探索创新、创业、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。学生不仅可受到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训练,还可参与各个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,受到良好的学术科研训练,获得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立足广西,面向港珠澳大湾区,服务东盟自贸区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需求,
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,具有国际视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
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,具备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
能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、生产、开发、管理、制造等方面工作的高
素质应用型人才。毕业生5 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:
(1)工程素养:能以重要的法律法规、伦理道德、社会、环境、工业安全和经济等多视角管理多学科的新能源材料、器件项目,拥有扎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;
(2)专业能力:能综合运用工程数理知识和新能源材料、器件专业知识,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复杂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;
(3)职业能力:能在工业界承担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技术或产品的设计、生产、开发、管理、制造等工作的能力,并能适应与团队、专业客户有效沟通交流;
(4)发展能力:具有终身学习意识、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,在适应竞争环境、职业发展上表现出色。
三、专业特色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聚焦于我国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,重点培养可胜任研究、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、技术和器件的工程技术人才。遵循“厚基础、重实践、多融合、求创新”的教育理念,紧密结合广西的新能源产业,依托乐动网页版在新能源相关材料、器件上的科研平台、高端人才和产学研合作,开展科教协同式的本科教学。突出能量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前沿与产业方向,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。
四、专业核心课程
物理化学,材料科学基础,新能源材料与器件、电化学原理与方法,化学电源设计与工艺,锂离子电池技术、锂电池组装与测试、电化学原理实验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综合实验课等。
五、主要实践课程
专业认知实习、机械工程训练、电子工程训练、工程设计训练、专业综合实验、生产实习、毕业设计(论文)等。
六、学术科研
本专业大力支持并指导学生参加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、广西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广西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竞赛等各类竞赛。科教协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指导,即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基础研究、产品开发项目中,与研究生们共同在实验室完成各种科研活动,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。
七、就业方向
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、教育单位、能源、环境、外贸、汽车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科学研究、技术和产品开发、工艺和设备设计、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。市场对新能源、新材料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大,尤其是缺乏的专门技术人员。
八、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
1、标准修业期限:四年,
2、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