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桂电的故事| 曾德辉: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

2022年07月04日 10:00 

光电工程学院2022-06-10 12:46发表于广西

故事主角:曾德辉

推荐单位:光电工程学院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曾德辉,在校期间历任光子学研究中心党支部宣传委员,2022届乐动网页版优秀毕业研究生干部;参与秀峰区丽君社区、桂林市“创城”等志愿服务活动,获乐动网页版优秀志愿者;乐动网页版研究生一等奖学金;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,参与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,主持乐动网页版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,研究生期间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(含导师第一,本人第二)发表的SCI论文1篇为JCR分区一区,1篇为JCR分区二区,EI收录1篇;发表国家发明专利2项,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1项。

即将毕业,我收拾整理实验室的书籍资料。无意中,一篇文献从书缝中掉落,我心中一颤——这是研一时我读的第一篇SCI论文!

我的思绪飞到三年前。

我刚看到这篇文章之时,自认为过了六级,英文论文读起来应该不是太难,但我开始读的时候却发现如同在看天书。

三年后的今天,当我再次看到这篇论文时,不禁笑出了声,这的确是最普通、最入门的SCI,回首我三年的学习生涯,经历过挫折与失败,也有过成功和喜悦。

 

研一刚入学的我,我对未来充满未知,当我听到教授对我们所说的,“研究生有别与本科生的重要一点是:本科生是学习知识,而研究生是创造知识,无数科研者所汇聚起来的力量,在推动着人类知识边界的延伸……”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。

进入研二后,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搞科研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。人们常说,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。我不清楚我是否质变了,只是仍然坚持着每周泛读两三篇、精读一篇最前沿的文献,总结归纳别人的方法、创新点,并尝试复现。在这期间,我发表EI论文一篇,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项;参加了第46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及太赫兹会议,并发表论文“High-Q Fano resonance induced by Rayleigh anomaly in terahertz metamaterials”;参加了第三届“物理,数学与统计”国际学术会议,并收录了一篇EI会议文章;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交流会。通过参加这些学术会议,我开阔了视野。聆听领域内的学术领军人物的学术报告,我的知识得到丰富,科研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。这些让我觉得一切顺风顺水,却也为后面的危机埋下了伏笔。

在我的研究内容中,负责导师国家基金项目中的一项工作,但是经过大量的仿真尝试,得到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。经过研二一年多的不断探索,所得到的效果却仍然很差。在几乎穷尽所有的方式方法之后,我几乎处于崩溃边缘,也许是一路太顺,让我再也难以直面坎坷,三年来积攒的自信,瞬间崩塌,我萌生了退意。然而我的导师银珊老师了解情况之后,并没有批评我,她仍然不断鼓励着我,勉励我大胆尝试,并耐心地和我探讨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。我回想起了研一那个稚气却又一腔热血的自己,想起曾经熬夜准备组会汇报PPT,想起我脑海中那棵苦苦生长,等待舒展、等待开花结果的“树”,又重拾信心继续出发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突破心理的桎梏之后,我综合导师所给出的方案以及所读过的大量国内外文献,大胆进行创新和尝试,终于获得的成功,研究成果发表了SCI论文“Optically Controlled Terahertz Dynamic Beam Splitter with Adjustable Split Ratio”,文章期刊为《Nanomaterials》,JCR分区Q2,影响因子5.076。在半年之后的研三下学期,我的另外一项工作也“开花结果”了,这项工作的研究成果在期刊《Optics Express》进行了发表,题为“Phase mismatch induced suppression of eigenmode resonance in terahertz metasurfaces”。该期刊为光学领域的老牌期刊,中科院二区,JCR分区Q1,影响因子3.894。该论文发表后被学院官网宣传推荐。

经过这三年的努力和坚持,我收获了一定的科研成果。更重要的是,我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,我也懂得了如何去发现问题、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。最让我受益的是,懂得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言放弃。

我并不出众,是众多桂电研究生中普通的一员;我没有多高的天赋,入门时连简单的文献都看不懂,只凭着一腔热忱,默默耕耘,坚信“没有白走的路,走过的每一步,其实都算数”;即便我最普通,但我仍然以实际行动去尝试践行“正德厚学,笃行致新”的校训,事实也证明了只要脚踏实地,就能笃定前行。

上一篇:下一篇:

关闭

X